2025年1-6月,吉利汽車累銷超140萬輛,同比增長47%。其中,新能源累銷超72.5萬輛,同比增長高達126%,占比總銷量51.5%。
五年前,吉利新能源汽車在總銷量中僅約5%,遠低于預期目標。2021年2月,李書福發布“兩個藍色吉利行動計劃”,一個劍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另一個則主攻純電動智能汽車——此后幾年間,擅長縱深和包圍的吉利,不僅穩住了燃油車基盤,也在新能源賽道完成了加速超車。
不過,新能源只是汽車行業競爭的上半場,面對智能化下半場,吉利是如何思考的?究竟準備到什么程度了?
01
是時候,重新認識一下吉利了
7月26日,吉利攜手科技生態戰略合作伙伴——階躍星辰聯合參展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吉利在本次大會上帶來了了下半年重磅新品,包括、領克10EM-P、吉利銀河A7和銀河M9等。
人工智能大會,“智能”是關鍵。除了新車,千里浩瀚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吉利未來出行星座、AI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技術體系成果同樣矚目。
還有一個信息值得關注,階躍星辰發布了最新一代的基礎大模型Step 3,并聯手千里科技、吉利汽車集團共同發布了面向AI Agent原生打造的下一代智能座艙Agent OS(預覽版)。
吉利汽車和階躍星辰這對技術搭子,不可小瞧。
業內評價階躍星辰是AI是“多模態卷王”,瞄準“開源世界最強多模態推理模型”生態卡位,其模型覆蓋文字、語音、圖像、視頻、音樂、推理等全系列。除了多模態,階躍Step 的開發理念還包括開源、低成本,以及適配國產芯片。
新一代主力基座模型Step 3則基于上述幾點進行了系統性技術創新,從架構設計階段開始,就充分考量了系統與硬件的特性——科技圈的說法是,根據原理分析,Step 3在國產芯片上的推理效率最高可達DeepSeek-R1的300%,而且非常適合于汽車、手機等場景。
階躍星辰作為吉利五大AI生態圈伙伴之一,雙方從2023年起展開深度合作。在本次人工智能大會上,吉利和階躍星辰則明確要基于階躍Step 3開展進一步深入合作。
通過本次智能大會,我們看到了雙方更多合作成果的落地。
Agent OS(預覽版)定位于“下一代智能座艙”,它具備多模態融合的超自然交互、端云一體的融合記憶、基于全融合地圖的人機共駕以及第三生活空間等關鍵能力。
而不久以后將在國內上市的吉利銀河M9,搭載了階躍星辰行業首發的“端到端AI語音大模型”,和以往相比,這套系統最大的特色優勢在于“擬人”,更懂人聲,具備更多技能。語音交互時,它可根據情緒狀態、語義意圖、用戶畫像實時調整語調與語氣。
一臺車可以多聰明?勾起我們對吉利銀河M9的更多期待。
02
輔助駕駛,只是吉利AI智能的一部分
厚積薄發的企業,人們對其戰略思路的了解往往也后知后覺。相比新勢力品牌、華為系車型,此前吉利汽車智能化宣傳相對低調克制。
回看2021年,李書福發布“兩個藍色吉利行動計劃”,按下新能源加速鍵后,同年10月,吉利就發布了“ 智能吉利2025 ”戰略。當時,吉利已經明確要打造“一網三體系”,即通過大算力、大數據、大模型、衛星星鏈等科技新基建,打造智能科技生態網,構建出更加堅實的技術底座。
一旦構建出算力、算法、數據“三駕馬車”+模型生態+系統架構+信息安全的技術基座,吉利AI智能化領域布局就更有底氣。
所以,我們明顯能夠感知,來到2025年,吉利智能化不再客氣。
今年1月,吉利發布行業首個“智能汽車全域AI”技術體系,現已成為全球唯一完成AI智能化領域全方位布局的車企。吉利不僅將AI應用于架構、動力、底盤、座艙等智能汽車全域,還將AI深入到產品研發、生產、售后服務等全鏈路。
那么,吉利AI智能普及到什么程度?梳理過吉利新車亮點,我們不難發現,千里浩瀚智能安全輔助駕駛系統、雷神AI電混2.0、AI數字底盤等技術成果,都已量產上車。
就拿即將上市的吉利銀河A7來說,它首發搭載的雷神AI電混2.0,集成了行業首個動力域智能體——星睿AI云動力2.0,賦能電混系統思考預判能力。新車搭載了全球量產熱效率最高47.26%的電混專用發動機,可延長電混發動機保養里程50%以上,動力電池壽命提升了15%;其CLTC工況饋電油耗低至2.67L,綜合續航超2100km。
明確“智駕一盤棋”后,吉利千里浩瀚展露鋒芒。
在被譽為“自動駕駛算法奧林匹克”的CVPR研討會上,吉利千里浩瀚智駕團隊在Argoverse2 2025場景挖掘挑戰賽中擊敗一眾全球頂尖車企及研究團隊,斬獲世界冠軍。據了解,該賽事要求參賽模型在海量非結構化數據中識別關鍵駕駛事件,難度猶如海底撈針,而吉利千里浩瀚所采用的智能駕駛AI模型,在同數據量中可獲得更優學習成果,這意味著,它在實際應用中具備更強端到端系統在關鍵駕駛場景的識別和處理能力。
通過這次賽事,吉利做了一道證明題——中國車企有實力在自動駕駛核心算法領域打破歐美壟斷。
吉利奪冠的相關技術模型,會在9X的架構升級中首發。硬件方面,新車采用行業唯一5激光雷達方案,首次實現激光雷達的360度全覆蓋;配備雙英偉達Thor-U芯片互為冗余,總算力超過1400TOPS。硬件軟件的雙冗余,旨在實現“全域、全向、全時”感知無盲區——吉利千里浩瀚H9,劍指L3級智能輔助駕駛。
【寫在最后】
搞銷量不客氣,搞智能不客氣,但吉利對“安全”始終敬畏。
不可否認,智能輔助駕駛是“顯學”,哪家都不敢掉隊。有的是做好了再說,有的是邊說邊做,吉利應該屬于前者。鋪天蓋地的炫技傳播容易把消費者對輔助駕駛的認知帶偏,而吉利強調千里浩瀚“致力于打造全場景極致安全的智能安全輔助駕駛系統”。
吉利汽車集團高級副總裁林杰在接受訪談時直言不諱,他認為智能輔助駕駛必須要以“比人駕更安全”為目標。如果智能輔助駕駛和人駕的水平、安全性一樣,那意義不大。“這樣做一定會付出成本,但我們寧愿犧牲利潤,也要把安全做好。”
讓電動更智能,讓智能更安全。新能源上半場領先的吉利,面對智能化下半場競爭,或許已經贏在了next level。